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全面启动以 来福州新发现文物1173处
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全面启动以 来福州新发现文物1173处
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全面启动以 来福州新发现文物1173处
位于(wèiyú)西湖公园内的宛在堂。记者 林双伟 摄
记者16日从市文物局获悉,福州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自2024年1月全面启动以来,坚持“全域(quányù)覆盖、重点突出、科技赋能”原则,系统推进文物资源调查登记工作,已(yǐ)完成第二阶段工作,取得(qǔde)阶段性成果(chéngguǒ)。截至目前,福州已复查“三普”不可移动文物4746处,调查新发现(fāxiàn)文物1173处,新发现数量居全省前列。
4月中旬,福州市(fúzhōushì)在(zài)全省(quánshěng)率先开展了三坊七巷普查试点工作,顺利完成三坊七巷151处(165点)文物(wénwù)(wénwù)建筑的实地复核登记工作,为福州市全面推进第二阶段实地调查工作提供了有效借鉴。队(duì)伍建设方面,组织业务骨干参加2期国家片区培训、3期省级培训;举办福州市“四普”新标准(biāozhǔn)培训、数据质量提升培训等市级培训班5期,培训对象涵盖全市12个县(市)区、高新区文物骨干、174个乡镇(街道)普查队员(duìyuán);全市共组建14支专业普查队,投入普查经费1000余万元。
为确保普查质量,福州组建市级专家指导队,以分片包县的形式开展(kāizhǎn)一线(yīxiàn)实时指导。市四普办结合实地调查(shídìdiàochá)开展、消失文物核查、新发现(fāxiàn)文物调查等重要工作节点,开展3轮实地督导,每轮督导均(jūn)实现12个县(市)区、高新区全覆盖。并以历史文化(wénhuà)街区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、传统村落(cūnluò)等重点区域及历史建筑等为调查重点,大力推进新发现文物调查工作,登记新发现文物1173处,新发现数量居全省前列。
本次普查中(zhōng),发现了一批(yīpī)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(de)(de)(de)文物。其中福州西湖填补了福建省文化景观类文物的空白。福州西湖拥有1700多年历史,是福州保存最完整(wánzhěng)的古典园林,园内保存碑刻(bēikè)等许多文物古迹,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,是研究福州及福建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要实物载体。此外(cǐwài),闽侯东台后厝官厅规模宏大(guīmóhóngdà),布局合理,用材考究,构筑奇巧,体现了传统建筑技艺的高超水平,又融合了地方特色与民族风情,是建筑艺术宝库中的瑰宝;在开展闽江下游史前(shǐqián)遗址专项调查中,新发现连江黄岐屿遗址、连江炉溪山遗址、福清井尾山遗址、闽清县鲤鱼山遗址,对了解闽江流域史前人类居住的地理分布、文化变迁具有重要价值。
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说:“本次普查中重点开展涉台文物、海丝文物、摩崖(móyá)石刻、闽江下游史前遗址等专项(zhuānxiàng)调查,扩大‘后世遗’效应(xiàoyìng),加强三坊七巷、海上丝绸之路·中国(福州)史迹、自强运动工业遗迹:船政文化(wénhuà)史迹等申遗文化遗产点普查工作。”
在普查过程(guòchéng)中,各县区结合本地实际,创新工作方法,形成各具特色的(de)普查模式。
闽清县不可移动文物(wénwù)总量位居全市(quánshì)第一。面对(miànduì)文物点分散,遗址类文物多,普查起来费时、耗力、难度大的特点,闽清通过定人、定岗、定时、定责,倒排工作,顺利完成“三普”不可移动文物复查565处,成为(chéngwéi)全市首个实现“三普”复查率100%的县(市)。
台江区采用“先内页后实地”的方法,实地调查(shídìdiàochá)前先搜集文物人文资料,完成内页资料填写,再运用无人机等新型技术进行(jìnxíng)实地调查,提高普查效率和(hé)精度。
闽侯县针对山地面积占比大,部分(bùfèn)文物点(diǎn)位置偏远的特点,动员各乡镇干部和群众参与到“四普”工作中,通过荒山开路、清除野草,整治环境,实现普查高效推进。(记者 燕晓(yànxiǎo))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